<<上一篇|回目錄
|下一篇>>
|科技新知---分子馬達|
按部就班
天然物研究流程
- 選擇研究材料。
- 採集或購買材料。
- 鑑定材料,確定所得材料是要研究的對象。
- 萃取。通常會先把材料乾燥、粉碎,增加接觸面積,效果較佳。又萃取可分熱萃及冷浸
兩種方式;前者是加熱溶劑至沸點,以迴流方式萃取。後者則是在室溫下萃取。
- 過濾。將萃取液與材料殘渣分離。
- 濃縮。將溶劑減壓抽離,只留下成分混合物。
- 分配。利用不互溶的溶劑使成分分配其中。例如先用水及乙酸乙酯 (ethyl acetate),
使部份成分分配至水層,另一部份在乙酸乙酯層;水層再和正丁醇 (n-butanol) 分
配,得水層與正丁醇層。如此低極性物質會在乙酸乙酯層,高極性物質在正丁醇層,水溶性
物質就留在水層,做成初步的分離。
- 分離。以各種色層分析技術,如管柱、HPLC、DCCC 等。
- 純化。將得到的成分以再結晶等方式加以純化成純物質。
- 反應。視需要做些化學反應,如製作衍生物、水解等。
- 收集數據。測熔點,IR、UV、NMR 等光譜。
- 結構判定。綜合數據資料,推導出化合物的結構式。
- 進一步研究。例如該成分在研究材料中所扮演的角色,它是如何在生物體內被造出來
(生合成),是否有藥理活性,如何合成…
天然物是在如同工廠般的生物體中被製造出來的,而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,同一種生物
體所製造出的「產物」未必相同,不同的季節,不同的地點都有可能使其成分產生差異,有
時只是含量的改變,有時則是「有」與「無」的差別。
幸好「再現性」似乎還算不錯,不論是印度的,或是非洲的寧樹,都可從中分離得到
azadirachtin。19990922
科技新知---分子馬達
「分子馬達」是一種能夠像馬達一般,在給予適當能量後,做出單向轉動的化學分子,
其尺寸只有蚊子的千萬分之一。
這項成果是由荷蘭 Groningen 大學的 Ben Feringa、日本 Tohoku 大學的 Nobuyuki
Harada 及美國 Boston 學院的 RossKelly 所領導的三個研究小組所完成,並發表於 1999
年 9 月 9 日出刊的自然雜誌上。
Ross Kelly 研究小組合成出能做 120 度轉動的有機分子。由一個如三葉水車般的
triptycene 部分,加上由 [4]helicene 組成的煞車部分,以碳-碳單鍵相連。水車及煞
車上各加一個「鉤子」,再加入「燃料」(ClCOCl),使兩者自動連結,帶動水車轉動 120
度,然後停住,如圖一至圖六所示。
圖一、水車、煞車端的「鉤子」
(NH2、O(CH2)3OH)及
「燃料」(ClCOCl)
圖二、水車上的鉤子發生變化(由 NH2 變為
N=C=O)
圖三、水車些微轉動,兩端鉤子接近
圖四、鉤子相接
圖五、帶動水車轉動 120 度(注意藍色部份的位置)
圖六、加入試劑 (NaBH(OEt)3) 使鉤子分開,水車停止轉動
Feringa 及 Harada 共同建立了可連續轉動的元件,其做法是先用紫外光讓分子轉 180
度,並處於較高能量狀態,之後控制溫度,使分子改變立體結構,達到較穩定的狀態,此
過程為不可逆反應,故轉動只會沿單一方向進行,同樣過程再重覆一次,即完成 360 度轉
動,如下圖所示。
第一步, (P,P)-trans -> (M,M)-cis
從側面對著雙鍵方向來看,可用上圖 A1、B1 來示意此變化情形,轉動的淨效應相當於使分
子繞著雙鍵旋轉約 90 度 (C1)。
第二步, (M,M)-cis -> (P,P)-cis
此步轉換的淨效應也是使分子繞著雙鍵旋轉約 90 度 (C2)。
第三步, (P,P)-cis -> (M,M)-trans
第三步和第一步一樣,是照光反應,使分子沿轉動軸作 180 度旋轉,同時產生螺旋反轉,
整個轉變的淨效應是使分子又做了 90 度的旋轉。
第四步 (M,M)-trans -> (P,P)-trans
第四步是在攝氏 60 度下,使 (M,M)-trans-1 螺旋反轉,成為 (P,P)-trans-1,同樣地,
此乃不可逆反應,只能單向進行。淨效應也是一個 90 度的旋轉。
結果
綜合以上所述,若把反應條件設在攝氏 60 度以上,則四個步驟可連續進行,成為一個順時
針轉動的分子馬達 (如上示意圖 C1->C2->C3->C4)。19990929
改寫自
Discovery online Brief 19990909;
Nature, 401, 150-152;
Nature, 401, 152-155。
詳細內容在 SciScape。
<<上一篇|
回目錄
|下一篇 >>
|頁首|